猫律师网

中秋前夜建瓯乡亲做东 致敬福州知青

235人参与 |  2019年09月14日 10:57|  作者:   |  评论:0
  摘要  

知青返乡聚会、帮助第二故乡常见,但乡民回馈却难得一见。中秋前夜,感念知青对家乡的奉献,建瓯籍企业家苏忠高,代表家乡在福州开席,邀150名老知青代表共度佳节,再叙情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1万多名福州人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建瓯,如今他们仍然记挂着、支持着建瓯农村,他们是值得敬重的人。”苏忠高希望,在中秋...

知青返乡聚会、帮助第二故乡常见,但乡民回馈却难得一见。中秋前夜,感念知青对家乡的奉献,建瓯籍企业家苏忠高,代表家乡在福州开席,邀150名老知青代表共度佳节,再叙情缘。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1万多名福州人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建瓯,如今他们仍然记挂着、支持着建瓯农村,他们是值得敬重的人。”苏忠高希望,在中秋佳节,表达建瓯人民对福州知青们的一份敬意。

中秋前夜建瓯乡亲做东 致敬福州知青 中秋前夜建瓯乡亲做东 致敬福州知青 交通事故

不见少年模样 只有乡愁依然

12日傍晚5时,晋安区福建博海建工集团宴会厅热闹起来,陆陆续续来了许多老先生、老太太。他们三五成群,以舞台为背景留影。大家互相问候,问得最多的是,“你是哪一年,在哪个乡镇插队?”

这些人有的两鬓斑白,有的白发苍苍,虽大多互不相熟,或数十年不曾相见,但聊起插队的岁月,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们大多是四五十年前,从福州到建瓯14个乡镇插队的知青代表。聊起上山下乡的那段日子,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苦,最怀念的也是苦。无论艰辛坎坷,酸甜苦辣,如今都是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知青们把城市文明,先进生活方式,特别是文化,带到了建瓯。”今年70多岁的老知青王喜春记得,那时乡村条件差,教师不足,知青就当起代课老师,还给农民们开起夜校,办起学习班。

特别是这些年来,一批批知青到了退休年龄,各种返乡聚会多了起来,回访原插队所在地,走一走、看一看,一如既往地支持第二故乡的发展……更多时候,是他们主动作为着。而这一次,他们忽然被邀请,收到了“为感谢福州知青对建瓯第二故乡建设的辛苦付出,福州建瓯商会特此举行中秋节聚会,以表谢意和联络感情”的通知。

被知青故事打动 萌生回馈想法

牵头、出力这特别聚会的,是福州建瓯商会会长、福建博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苏忠高。

苏忠高今年53岁,出生于建瓯。因父辈在林业部门工作,他小时就在林区见过一些插队知青。让他觉得知青是值得敬重的人,还是因为工作中,接触了些不少有情怀的知青,了解了一些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其中一位就是孙子系。

孙子系是企业家,今年68岁。1969年作为第一批知青到建瓯龙村乡插队。返城后,他始终不忘龙村乡。20年来,他几乎每年都会回到插队的村里。村里有40户人家,他就到农户家定购一头猪,宰了分给每家每户,还给村里的老人每人200元。不仅如此,他还花几万元帮忙修路,为赶圩的地方建起遮雨棚……

苏忠高知道,这只是当时到建瓯插队知青的一个缩影,这些人不仅把青春献给建瓯,当他们返城事业有成,也一直不计回报地帮助着第二故乡。

接到聚会邀请 走得动的都来了

8月中旬,商会秘书处三位老知青和苏忠高聊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苏忠高说,不如让在榕的老知青们“约起来”,到公司聚一聚,“都叫来吧”。

老知青王德昌一听笑了,那些年到建瓯插队的知青多达1.8万人,其中一万多人是福州人,要是都请来,100桌都不够呢。

大家商量后决定,依靠福建省知青文体交流协会的力量,从建瓯的14个乡镇,每个乡镇选出10个左右知青代表。

省知青文体交流协会副会长陈增华,也是福州到建瓯插队的老知青。得知此事后,他根据手头的一些知青微信群,一个个群发消息,一些乡镇没有群的,他就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落实名单。

“今天,除非走不动,通知到的老知青们,都来了!”陈增华说,这些年来,知青活动挺多,但建瓯乡亲做东回馈知青,还是头回,他觉得特别有意义。(记者 雷岩平 陈丹/文 杨勇/摄)

来源:互联网,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扣扣号:185#0792#13去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