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律师网

年刑法第239条“情节较轻”具体包含哪些情形?

23人参与 |  2024年03月27日 12:21|  作者:   |  评论:0
  摘要  

刑法第239条“情节较轻”具体包含哪些情形?“情节较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法律概念,在刑法中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后果来判断。在刑法第239条绑架罪的规定中,“情节较轻”可能涵盖以下几种情况:1.行为人虽实施了绑架行为,但并未对被绑架人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或实际造成严重伤害;2.在绑架过程...

刑法第239条“情节较轻”具体包含哪些情形?

“情节较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法律概念,在刑法中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后果来判断。在刑法第239条绑架罪的规定中,“情节较轻”可能涵盖以下几种情况:

1. 行为人虽实施了绑架行为,但并未对被绑架人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或实际造成严重伤害;

2. 在绑架过程中或绑架后,主动释放被绑架人或者协助其脱离困境,且无后续敲诈勒索或其他加重情节;

3. 在犯罪后有悔罪表现,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并得到被害人的谅解;

4. 犯罪动机并不恶劣,如因家庭纠纷、债务追讨等原因实施绑架,且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

5. 系初次犯罪,无其他犯罪记录,且在接受审判过程中认罪悔过,表现出良好的改过自新意愿和行动。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两罪在定罪上有何异同?

刑法中,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犯罪的定罪问题,主要考虑其刑事责任能力和具体犯罪行为。

1. 未成年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并且不得适用死刑。

2. 精神病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指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所以,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取决于年龄和具体犯罪类型,而精神病人则主要依据其犯罪时的精神状况来判定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以及应否减轻处罚。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239条中,如何理解“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刑法第239条是刑法中关于绑架罪的规定,其中“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是构成绑架罪的主观要件之一。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目的性: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时,其直接和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财物,即希望通过绑架他人的方式迫使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关系人交付财物。

2. 勒索性:这种目的表现为一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强制性要求,即通过威胁、恐吓等方式向被绑架者或其亲友提出交出财物的要求,否则将对被绑架者实施伤害或者其他不利行为。

3. 物质性:此处所指的“财物”,不仅包括有形的财产,如金钱、物品等,也包括无形的财产性利益,如债权、股权等能够用金钱衡量的利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条款明确了绑架罪的构成要件,其中“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是犯罪动机的核心要素,对于定罪量刑具有决定性作用。

刑法第239条中的“情节较轻”是对绑架罪量刑的一种弹性考量因素,旨在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确保法律适用公正合理。在具体案件处理中,法院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犯罪后果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作出公正的判决。同时,作为辩护律师,我们也会从上述角度出发,为被告人争取最有利的法律待遇。

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点击咨询按钮进行咨询,我们将为您解答。

来源:互联网,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扣扣号:185#0792#13去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