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律师网

年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违背“疑罪从无”原则的情况?

48人参与 |  2024年05月01日 15:22|  作者:   |  评论:0
  摘要  

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违背“疑罪从无”原则的情况?“疑罪从无”是现代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核心含义是当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时,应推定被告人无罪。这一原则旨在保障人权,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在实践中,由...

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违背“疑罪从无”原则的情况?

“疑罪从无”是现代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核心含义是当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时,应推定被告人无罪。这一原则旨在保障人权,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如证据收集和鉴定的不完善,侦查机关的压力,甚至公众舆论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这一原则的实施受到挑战。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确实犯有被指控的犯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对于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这是“疑罪从无”原则在法律上的直接体现。

被告人是否有权援引“疑罪从无”,减轻举证压力?

被告人确实有权援引“疑罪从无”的原则来减轻其举证压力。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对证据的审查和判断上,即如果控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形成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的确定性,法院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这并非意味着被告人需要自己举证证明自己的清白,而是规定了法庭在判决时的证据标准。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疑罪从无”原则的直接体现,它要求法院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五百五十三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应适用“疑罪从无”原则。

3.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定罪必须基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也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强调了对被告人权益的保护。被告人有权援引“疑罪从无”原则,以此来对抗不充分或不确定的指控,而无需自己承担举证责任。法院应当在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只有在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尽管存在挑战,但我国的司法改革一直在推进,旨在强化“疑罪从无”原则的实施。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在不断提升证据审查标准,加强人权保障,以减少和防止违背“疑罪从无”原则的现象。同时,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一原则的落实。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加完善的司法实践,真正实现“疑罪从无”,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遇到法律问题时,点击#律师电话咨询#,我们将为您匹配到经验丰富、案例众多的本地律师,助您一臂之力!

来源:互联网,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扣扣号:185#0792#13去掉#号)